[1]涂吉蓉,王再友.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[J]. 高教学刊,2021,7(34):67-70,75.
[2]李京丽.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建设[J]. 大众科技,2017,19(5):124-126.
[3]尹建平,蔺玄晋,曾建潮. 高校“课程思政”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:以中北大学“师道”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[J]. 中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1,37(6):91-95.
[4]王晓虹,王卅,唐宏伟,等. 构建“新基建”国家战略的技术底座:“信息高铁”综合试验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[J]. 中国科学院院刊,2021,36(9):1066-1073.
[5]雷洋.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地方政府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[J]. 教育观察,2021,10(45):53-55,76.
[6]芮贤义,胡剑凌,俞一彪,等.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[J]. 高教学刊,2021,7(34):100-103.
[7]邵婧怡,彭绪梅.“通专结合”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构建初探: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[J].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,2019,32(4):141-142.
[8]薛元昕. 现代学徒制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实践研究[J].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,2016,33(3):243-247.
[9]吴涛. 控制工程基础[M]. 昆明:机械工业出版社. 2021.
[10]史小娟,董莉利.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:基于SWOT分析法[J]. 陕西教育(高教),2021(12):12-14.
[11]王婧婧,刘尚明,郭晓笋,等. 理论-实验-思政三位一体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[J].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2021,40(10):206-209.
[12]李力. 团教融合: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科竞赛互促模式探索[J]. 赤子,2020(2):99.
[13]王烟朦,许明武,梁林歆. 以意逆志与选择性失明:《天工开物》中人文内容的阐释和英译研究[J]. 自然辩证法通讯,2021,43(11):72-78.
[14]栾海清,史华楠. 高校构建第三课堂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[J].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,2016(20):65-67.
[15]叶鑫.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思考[J]. 国际公关,2020(11):204-205.
[16]沈光,洪一明.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价值和提升路径[J].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2019,38(12):237-24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