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戈大专,龙花楼. 论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[J]. 地理学报,2020,75(6):1272-1286.
[2]欧阳雪梅. 振兴乡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路径[J].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,2018(5):30-36.
[3]戈大专. 新时代中国乡村空间特征及其多尺度治理[J]. 地理学报,2023,78(8):1849-1868.
[4]刘彦随.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[J]. 地理学报,2018,73(4):637-650.
[5]陈波. 公共文化空间弱化:乡村文化振兴的“软肋”[J]. 人民论坛,2018(21):125-127.
[6]赵霞. 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[J]. 中国农村观察,2011(3):80-86.
[7]王学俭,石岩.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、特点、难点及应对策略[J].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,41(2):50-58.
[8]邱伟光.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[J]. 思想理论教育,2017(7):10-14.
[9]高德毅,宗爱东. 课程思政: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[J].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,2017(1):31-34.
[10]陆道坤.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: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[J]. 思想理论教育,2018(3):64-69.
[11]戈大专,陆玉麒,孙攀. 论乡村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[J]. 地理学报,2022,77(4):777-794.
[12]张引,杨庆媛,闵婕.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[J]. 地理学报,2016,71(5):817-828.
[13]姚士谋,张平宇,余成,等.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[J]. 地理科学,2014,34(6):641-647.
[14]黄震方,陆林,苏勤,等.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: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[J]. 地理研究,2015,34(8):1409-142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