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尹海龙,徐祖信. 我国单因子水质评价方法改进探讨[J]. 净水技术,2008,27(2):1-3.
[2]解莹,李叙勇,王慧亮,等. 滦河流域上游地区主要河流水污染特征及评价[J]. 环境科学学报,2012,32(3):645-653.
[3]罗芳,伍国荣,王冲,等.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[J].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,2016,41(5):87-89.
[4]潘荦,黄晓荣,魏晓玥,等. 三种常用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[J].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2019,61(6):51-55.
[5]赖建平,周文斌,王毛兰.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[J]. 人民长江,2013,44(9):84-87.
[6]孙涛,张妙仙,李苗苗,等. 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[J]. 环境科学与技术,2014,37(4):192-197.
[7]伊元荣,海米提·依米提,王涛,等. 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[J]. 干旱区研究,2008,25(4):497-501.
[8]李俊,卢文喜,曹明哲,等. 主成分分析法在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[J]. 节水灌溉,2009,34(1):15-17.
[9]秦天玲,候佑泽,郝彩莲,等.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烈河流域水质评价研究[J]. 环境保护科学,2011,37(6):102-105.
[10]刘臣辉,吕信红,范海燕.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[J]. 环境科学与管理,2011,37(3):183-186.
[11]刘琰,郑丙辉,付青,等.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环境监测,2013,29(3):49-55.
[12]杨浩,张国珍,杨晓妮,等.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洮河水环境质量评价[J]. 环境科学与技术,2016,39(增刊1):380-386.
[13]梁媛,许健,麻林.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由太湖引水后黄浦江水质的变化[J].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,2014,56(1):116-120.
[14]潘峰,付强,梁川. 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[J]. 环境工程,2002,21(2):58-60.
[15]王小焕,邵景安,王金亮,等.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[J]. 环境科学学报,2017,37(2):554-565.
[16]秦昌波,郑丙辉,秦延文,等. 渤海湾天津段海岸带水环境质量灰色关联度评价[J]. 环境科学研究,2006,19(6):94-99.
[17]宋国浩.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模拟与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[D]. 重庆:重庆大学,2008.
[18]杨芳,原松.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的研建[J]. 人民长江,2008,54(23):46-48.
[19]宋日文. 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[J]. 陕西水利,2018,87(3):109-113.
[20]李茜,张建辉,林兰钰,等.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综述[J]. 现代农业科技,2011,40(19):285-287.
[21]郭晶,王丑明,黄代中,等. 洞庭湖水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[J]. 环境化学,2019,38(1):156-164.
[22]花瑞祥,张永勇,刘威,等. 不同评价方法对水库水质评价的适应性[J].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,2016,40(4):183-189.
[23]杨娅楠,王金亮,陈光杰,等.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关系[J]. 国土资源遥感,2016,28(1):159-16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