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王灵婕,杨宇霖,程再军,等.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“大学物理”课程改革及教学研究[J]. 物理与工程,2018,28(增刊1):118-121.
[2]张晖,赵雨英,郭东琴.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[J]. 科教导刊,2022,13(20):97-99.
[3]常建宇.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[D]. 大连:大连理工大学,2012.
[4]杨志宏. 浅谈成果导向教育(OBE)理念的起源、发展及理论基础[J]. 学周刊,2019(29):5-6.
[5]王小力.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[J]. 中国大学教学,2020(10):54-57.
[6]马玲,陈鑫,蔺百童,等. 多元融合的对分课堂模式在“大学物理”教学中的实践[J]. 大学物理,2022,41(8):65-70.
[7]王焱,王雯. 基于网络平台下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[J]. 科技创新导报,2020,17(19):204-205,208.
[8]郑军,李雯雯. 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[J]. 辽宁师专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1,23(4):16-19.
[9]郭建斌,侯怀银. 后疫情时期社会教育的责任[J]. 中国成人教育,2021(4):7-11.
[10]谢火木,刘李春,陈移安. 疫情背景下高校线上教学的思考[J]. 中国大学教学,2020(5):57-60.
[11]杨连武,程杰,岳现房,等.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策略[J]. 物理与工程,2022,32(2):182-187.
[12]吕莎莎,聂新明,孟鑫,等. 大学物理“动量守恒定律”课程思政的实施[J]. 物理与工程,2022,32(2):173-176,181.
[13]谢月娥,冯旭,陈元平.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多路径渗透的探索与实践[J]. 物理与工程,2022,32(2):170-172.
[14]REDISH E F. Teaching physics with physics suite[M]. Maryland,US:Wiley&Sons,2003.
[15]SCHERR R E. An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s by inquiry in a large-enrollment class[J]. The Physics Teacher,2003,41(2):113-118.
[16]BEICHNER R J.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 US physics education group[J].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,2006,31(4):383-393.
[17]陈博韬,徐平平. RBL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研究[J].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,2018,40(6):54-57.
[18]潘小青,李玉晓,侯春菊. 大学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变革探讨[J].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,2020(6):83-86.
[19]严非男,童元伟,周健阳,等. 过程性评价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[J].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,2021(9):77-79.
[20]张永春.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——以“大学物理”课程为例[J]. 江苏科技信息,2019(34):64-66.
[21]焦健,陈敬艳,石浩辰,等. 大学物理课程过程性评价探讨[J].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,2021,40(8):149-15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