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梅竹林. 机器人能创造价值吗?[J]. 江西财经学院学报,1980(2):77-78.
[2]王君,张于喆,张义博,等.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[J]. 宏观经济研究,2017(10):169-181.
[3]李磊,何艳辉. 人工智能与就业——以中国为例[J]. 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,37(5):13-22.
[4]程承坪,彭欢. 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理及中国对策[J]. 中国软科学,2018(10):62-70.
[5]潘文轩.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多重影响及应对措施[J]. 湖湘论坛,2018,31(4):145-153.
[6]邓智平. 技术话语与工人的自主性:人机对抗的合法性消解——基于珠三角地区“机器换人”的实证研究[J]. 学术论坛,2019,42(5):1-8.
[7]邓洲,黄娅娜. 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影响研究[J]. 学习与探索,2019(7):99-106,175.
[8]谢璐,韩文龙,陈翥.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多重效应及影响[J]. 当代经济研究,2019(9):33-41.
[9]陈明生. 人工智能发展、劳动分类与结构性失业研究[J]. 经济学家,2019(10):66-74.
[10]李珂. 从当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看马克思的人机关系思想[J]. 自然辩证法研究,2019,35(4):71-75.
[11]陈思宇. 人工智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解析[J].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,21(6):8-11.
[12]张新春. 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劳动替代机理与过程[J].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,2019,31(6):64-72.
[13]赵磊,赵晓磊. AI正在危及人类的就业机会吗?——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[J].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,2017,38(6):17-22.
[14]张于喆. 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的就业效应及对策建议[J]. 科学管理研究,2019,37(1):43-45,109.
[15]翁玉玲.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法功能调适[J].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,39(1):145-152.
[16]杜传忠,许冰.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[J]. 社会科学战线,2018(2):68-74.
[17]王阳,范宪伟.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及建议[J]. 劳动经济评论,2019,12(2):39-55.
[18]曾湘泉,徐长杰. 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[J]. 探索与争鸣,2015(8):32-35.
[19]陈永伟,曾昭睿.“第二次机器革命”的经济后果:增长、就业和分配[J]. 学习与探索,2019(2):101-113.
[20]程虹,陈文津,李唐. 机器人在中国:现状、未来与影响——来自中国企业-劳动力匹配调查(CEES)的经验证据[J]. 宏观质量研究,2018,6(3):1-21.
[21]吴清军,陈轩,王非,等. 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大规模失业?——基于电商平台人工智能技术、经济效益与就业的测算[J]. 山东社会科学,2019(3):73-80.
[22]谢萌萌,夏炎,潘教峰,等. 人工智能、技术进步与低技能就业——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[J]. 中国管理科学,2020,28(12):54-66.
[23]潘丹丹. 人工智能的就业反极化效应研究[J]. 现代经济探讨,2019(12):25-31,65.
[24]蔡啸,黄旭美. 人工智能技术会抑制制造业就业吗?——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[J]. 商业研究,2019(6):53-62.
[25]吕荣杰,郝力晓.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效应研究[J]. 工业技术经济,2018,37(12):131-137.
[26]余玲铮,魏下海,吴春秀. 机器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——来自企业调查的微观证据[J]. 中国人口科学,2019(4):114-125,128.
[27]亓红强. 智能技术对就业影响几何[J]. 人民论坛,2018(21):74-75.
[28]邓翔,黄志.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效应分析——来自中国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[J]. 软科学,2019,33(11):1-5,10.
[29]王娟.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就业形态:内涵、影响及发展对策[J]. 学术交流,2019(3):131-141.
[30]刘敏. 新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多重影响及政策建议[J]. 宏观经济管理,2017(3):54-56,60.
[31]张成刚.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,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[J].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,2016(19):86-91.
[32]朱松岭. 新就业形态:概念、模式与前景[J].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,2018,37(3):8-14.
[33]田思路,刘兆光.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形态的演变与法律选择[J]. 社会科学战线,2019(2):212-221,282.
[34]张新春,董长瑞. 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“人的全面发展”向何处去——兼论新技术下劳动的一般特征[J]. 经济学家,2019(1):43-52.
[35]邱子童,吴清军,杨伟国. 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者技能需求的转型:从去技能化到再技能化[J]. 电子政务,2019(6):23-30.
[36]王潇. 人工智能影响知识工人劳动过程的个案研究[J]. 山东工会论坛,2019,25(5):25-30.
[37]魏益华,张爽.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协调机制[J]. 求是学刊,2019,46(3):71-78.
[38]汪银涛,吴延溢.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法立法范式的转型[J]. 人文杂志,2019(10):34-43.
[39]刘雨亭. 问题、批判与出路:21世纪国外劳动解放理论研究述评[J].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,2019(5):190-199.
[40]张雯. 数字资本主义的数据劳动及其正义重构[J]. 学术论坛,2019,42(3):106-111.
[41]王水兴.“人工智能+”时代作为商品的数据及其哲学批判[J]. 学术界,2019(10):75-81.
[42]许辉.“世界工厂”模式的终结?——对“机器换人”的劳工社会学考察[J]. 社会发展研究,2019,6(1):143-162,245.
[43]孙萍.“算法逻辑”下的数字劳动: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[J]. 思想战线,2019,45(6):50-57.
[44]冯向楠,詹婧. 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平台劳动过程研究——以平台外卖骑手为例[J]. 社会发展研究,2019,6(3):61-83,243.
[45]吴清军,李贞. 分享经济下的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性——关于网约车司机工作的混合研究[J]. 社会学研究,2018,33(4):137-162,244-245.